精益管理,一路有你
自从开展“精益管理”活动以来,整个工厂深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作为PCB漫长生产制程中的重要一环,表面处理工序也因为“精益管理”活动的推进发生了重要改变。开展“精益管理”前,作为此次活动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工序专管和工艺工程师对本工序的多位员工进行了单独面谈,询问生产线员工对于此项活动的理解,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我只负责干活,现场和我没关系”、“这种活动在只能坚持几周,热乎劲过了又变回以前的样子”、“把活干好了就行了,搞这种形式上的活动没意义”等话语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员工作为生产现场的一线人员,严重缺乏对于现场管理的意识,即便有意识,却不知道该如何管理现场。
惭愧地说,作为工序的管理者,我们虽然有现场管理的意识,但对于“精益管理”的科学方法还是知之甚少,甚至是缺乏管理意识,员工在现场不知道如何管理,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或者说制定标准后就将其“束之高阁”,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亦或是在培训教育后员工是否持续地执行标准没有得到管理者的持续跟踪,甚至是管理者制定的标准不切实可行,最后确定的标准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以上种种情况在各个工序都能找到相应的例子。此次得益于公司的大力投入,请来外部的专家老师给我们这些工序的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让我们对“精益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精益管理”强调“三现”原则,即现场、现象、现物,说明无论是生产线员工还是工序的管理者,必须亲临现场,一个坐在办公室的管理者不是好的管理者,必须要去现场观察实际的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发言权,否则管理者制定的一切原则或管理规定都与生产线背道而驰,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甚至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工序,要想要想持续地获得成功,就必须持续主动地应变,从现在开始,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的“亡羊补牢”;变化的过程当然会很辛苦,必须树立“从我开始”的观念,由管理者带动其他人,辛苦的同时收获的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满足于现状无法进取,必须抛弃固有观念,抛弃“以前就是这么干的”、“以前就是这样的”的“老古董”思维模式,必须树立高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人的潜力,即使不能达成最终目标,也必将会站在距离目标最近的地方;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分工明确合理,全员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要想确实地获得成功,需要“孤注一掷”的意识,不给自己留后路,去除“今天的工作完不成没关系,留到明天一早再做”的观念,想象自己站在万丈悬崖前,完后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盈利,持续亏损的企业必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因此要求必须用最少的成本来创造最大的利润,在市场容量饱和和产品本身附加值低得前提下,要想盈利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消除无附加价值的东西,“八大浪费”存在于工厂生产制程的各个环节,有些是眼睛能看到的,有些是眼睛看不到的,前者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改善解决,后者需要我们带着“科学家”的眼睛—“显微镜”去发现细节上的浪费,例如:(1)由于制程不稳定,担心制程中报废过多,为了保证产品及时交货,投产时造成不合理的“多投”;(2)员工在使用自动化设备生产时,由于工艺程序设置,上片后到等待下片造成的时间浪费;(3)工序间周转过程路径过长造成的浪费;(4)客户要求电镀金厚度1um,由于本身工艺能力不足,必须要多镀0.1~0.2um才能保证产品厚度合格,减少返工;(5)由于制程品质控制不稳定或投产不合理造成库存过多造成的浪费;(6)员工操作动作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浪费;(7)不良产品过程报废或在客户端引起投诉反馈导致损失造成的浪费;(8)管理缺乏速度、准度造成的浪费。这些浪费的过去我们无需再纠结,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甚至是消除不必要的浪费,使得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虽然我们之前的工作做的不到位,距离“精益生产”的要求很遥远,但也说明我们的进步空间很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坚定信念,不遗余力,不畏挫折,勇攀高峰,为工序的管理及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