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中前行

从启动精益管理项目这一路走来,我流过辛勤的汗水,洒过幸福的泪水,经历了课题的挑战,享受了提案的效益,收获了改善的硕果,在改善路上,不断前行。

打造之初,我们就象一张空白的纸,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前行,没日没夜地进行吹毛求疵地进行三定管理(定品、定位、定量)。殊不知,我们当初认为这些僵化的管理方法仅仅是表面工作而已。其实不然,它不仅仅是让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高、大、尚”,现场整洁亮丽、物品定位整齐,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种管理方式,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第一时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一眼就能看出物品量的变化,所有的这些一目了然,无形中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学习之初,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跟着老师的步调一步步前移,但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才发现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让我们把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形成点滴教育的教材,让员工在生产的间隙去掌握技巧,迅速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通过班前,让员工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形成合力,发挥团队作战效应。当员工的技能和思想都有进步后,告诉员工,么是标准做法;而管理人员按照标准检查落实执行情况,进而对标准进行修订,再执行检查落实,以PDCA循环的方式来巩固前期的战果。同时,在团队中形成竞争氛围,让员工在竞争中比、学、赶、帮、超。

提案活动、课题改善、看板管理、设备数据及OEE管理等活动方式,教会我们的都是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应用。这些看似表面增加我们工作量的内容,其实深层次的是在做铺垫,只有掌握了上述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我们在后期才能更深入的推进精益工作。老师教我们如何依次进行选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这一系列的步骤,我们似曾相识,曾经在解决问题的QC活动中应用过,但那都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没有领会其真正的涵义所在。有幸,经过老师的再次辅导,我才明白了每一步骤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我们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去推行精益管理,而我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领悟。在精益路上,我豁然醒悟:精益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先僵化、再活化的管理模式,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本身,而是引导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管理工具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只做有价值的工作,也就是要求我们用最小投资、最短时间、最少人员、最小场地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实现零库存、零浪费、零缺陷、零故障、零误期、零污染的目标。因此,我们将活学活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和技巧,大胆在日常工作中尝试与创新,追求生产的精细化与高效化,在精益路上,持续改善,以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