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父德鲁克:目标管理8要素和7步骤,建议领导者最少读3遍!
当我们谈管理的时候,总是绕不开一个名字——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一生著作颇丰,先进的管理思想也传播到130多个国家,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
一、目标管理(MBO)的内涵
1954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而“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德鲁克对管理学界的一个伟大贡献,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把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便指出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强调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二、目标管理的八要素和七步骤
一个优秀的目标管理体系要解决好以下八个问题:
(1)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中心问题、项目名称。
(2)达到什么程度?——达到的质、量、状态。
(3)谁来完成目标?——负责人与参与人。
(4)何时完成目标?——完成目标的期限、预定计划表、日程表。
(5)如何完成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手段、方法。
(6)如何保证?——应给予的资源配备和授权。
(7)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对成果的检查、评价。
(8)如何对待目标完成情况?——结构与奖惩制度挂钩,随之进入下一轮目标管理循环。
制定目标的七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第二步,由总目标分解出的分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SMART原则——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Time-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第三步,检验分目标是否与公司的战略总目标一致。
第四步,确认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
第五步,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授权。
第六步,就所制定的目标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第七步,为了避免目标滞留在中层而不往下分解,督促中层管理者与下属一起制定下一级目标。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一时之间,这种理论观点在美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甚嚣尘上,逐渐被广泛使用,并很快风靡到日本和西欧国家,受到世界管理界的欢迎。
德鲁克似乎总是有着先见之明,对于管理者今天所面对的新情况以及新难题,给出了先见性的判析以及超越时空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此文和图片转载或改编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